我們在工作中也不免會遇到一些因編制的工程量清單錯誤引起的造價糾紛,造成造價失控,對如何做好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招投標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進行一下初步探討。
一、工程量清單招標的概念及特點
工程量清單招標,是由有自行招標能力的招標人或委托招標代理機構單位編制統一的工程量清單和招標文件,投標單位以此為投標報價的依據并根據現行計價定額,結合自身的特點,考慮或競爭的現場費用、技術措施費用及所承擔的風險,最終確定單價和總價進行投標。
(1)統一計價規則
工程量清單是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它規定項目編碼、項目名稱、計量單位、工程量計算規則等四統一,并且要用規定的標準格式來表達,并作為投標報價參考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給投標人,目的在于統一所有投標人報價中的工程量,而把價的競爭留給投標人。
(2)量價分離,自主計價
招標人提供清單工程量,投標人除要審核清單工程量外還要計算施工工程量,并要按每一個工程量清單自主計價,計價依據由定額模式的固定化變化變為多樣化;價格由政府指導預算基價及調價系數變為企業自主確定的價格體系,除對外能多方詢價外,還要在內建立一套價格維護系統。
(3)政府定價到市場定價的轉變
標底價和投標價以實物法編制,投標者對工程量清單工程量審核后,依據企業自己的施工方法、施工措施和人工、材料、機械的消耗量水平和材料采購渠道和管理水平確定價格、間接費率、利潤率,結合市場因素自主報價,有利于發揮企業自主報價的能力體現其自身的優勢與經驗。
(4)提高企業競爭力,增強風險意識
清單模式下招投標特點就是綜合評價最優,保證質量工期的前提下,合理低價中標,企業必須通過合理的市場競爭,提升施工工藝水平,把利潤逐步提高。
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對招投標階段工程造價的影響。
招投標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的目標有兩點:確定合理的合同價和嚴密的工程合同價得以穩妥實現,新的計價模式對這兩點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造價控制:合同價的形成使工程造價更接近工程實際價。
首先,投標報價和標底價都以實物法編制,采用的消耗量、價格、費率都是市場波動值,因此使合同價能更好地反映工程造價性質和特點,更接近市場價值;其次,易于對工程造價進行動態控制,工程量由招標人提供,投標人的競爭性報價是基于工程量清單上所列量值,招標人為避免由于對圖紙理解不同而引起的問題,一般不要求投標人對工程量提出意見或作出判斷。但是工程量變化會改變施工組織、改變施工現場情況,從而引起施工成本、利潤率、管理費率變化,因此帶來項目單價的變化,計價模式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程造價動態控制。
(二)、風險共擔:合同條款的約定上雙方風險責任意識加強。
實行工程量清單就是風險共擔,無論對招標人還是投標人在工程量變更時都必須承擔一定風險,有些風險是承包人造成的,就得由投標人承擔。雙方對工程情況的理解以不同的方式體現在合同價中,招標方以工程量清單表現,投標方體現在報價中。另外,工程一般項目造價已通過清單報價明確下來,在日后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為獲取最大的利益,會利用工程變更和索賠手段補救額外的費用。因此,雙方對合同管理的意識會大大加強,合同條款的約定會更加周密。
三、工程量清單招投標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的重點
相對于傳統的定額、統一基價取費計價模式招投標,做好工程量清單招投標階段工程造價控制工作應把握好以下兩點:
1.認真編制和分析工程項目的招標文件
認真編制和分析工程項目招標文件:如招標公告、招標文件、招標答疑等等,其中有不少條款直接關系到工程項目造價的確定與控制,是控制工程各階段造價的主要依據,應仔細斟酌,做到準確、詳細和周全,而且條款之間、文件之間應互相銜接,避免出現相互矛盾。
2、重點編制和審查工程量清單
工程量清單作為投標計價的依據,是整個項目造價控制的核心內容。工程量清單編制一定要符合招標文件的要求,每一個子目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要求應表述準確與完整,應做到不多算、不少算、不漏項、不留缺口并盡可能減少暫定項目,以防止日后的工程造價追加。